【活动】双创中心开放日(第17期)——心事浩渺连广宇:《三体》中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 来源:

unpub_d9f9eb0673af44b8a6329653f640eb3e.jpg

2024年10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MAP品牌、广告与消费心理(BAC方向主办的大咖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心理学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路演厅如期举行。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优秀校友、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徽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三体》的世界,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其中的奥秘,讲座分为三个大篇章进行,分别是科幻篇、人物篇和设定篇。

1、科幻篇:科技、宇宙与心理学的交织

窦老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中、西方科幻小说的历史,关于科技与未来的想象,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在《三体》中,科技不仅仅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更是引发人类心理变革的催化剂。

“统观效应”出发,窦老师解释了从宇宙中看地球的意义。当我们跳出地球,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这个星球时,心中会涌起一股敬畏与连接感。这种体验不仅让我们对地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而关于外星人的存在,更是引发了窦老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么人类将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念的转变必将对人类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引出了心理学中的经典议题:偏见、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排斥。我们如何面对未知的外星文明?是否会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心生偏见?

2、人物篇:心理学视角下的角色剖析

在《三体》中,每一个角色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窦老师结合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剖析了叶文洁、伊文斯、雷迪亚兹、罗辑和程心这五位关键人物的人格特点。

“背叛厌恶”是叶文洁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对背叛的敏感和排斥让她在故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而伊文斯则展示了“人格—社会—文化关系”的复杂性,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雷迪亚兹的“风险感知”能力让他在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时,做出了许多看似疯狂却又充满智慧的决策。罗辑则通过“峰终定律”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走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决定命运的并不是过程中的点滴积累,而是关键时刻的抉择。而程心,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她的行为常常受到“道德伪善”的指责,但窦老师也指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因素。

3、设定篇:新奇设定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三体》中充满了大量新奇且巧妙的设定,窦老师选取了“黑暗森林法则”、“三体游戏”和“末日之战”进行讲解。这些设定不仅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原理在科幻世界中的巧妙应用。

“黑暗森林法则”是刘慈欣提出的一个关于宇宙文明生存状态的假说,它揭示了宇宙文明之间的博弈和困境。窦老师从“囚徒困境”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法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让我们对宇宙文明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三体游戏”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设定,它让人类通过与三体文明的互动来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在“末日之战”中,人类的“过度自信”心理现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反思。

4、未竟的话题:思考与讨论

在讲座的最后,窦老师提出了一些未竟的话题供大家讨论,如“思想钢印”、“新域心智”等等。这些设定都是《三体》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同时也适合心理学的研究。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思想钢印”真的存在,那么人类的自由意志将何去何从?而“新域心智”又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科幻小说的想象,更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和选择。

结语

通过窦老师的讲解,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三体》中的心理学奥秘。科技、宇宙与心理学之间的交织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三体》中的每个角色和设定都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让我们在享受科幻小说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和选择。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让我们一起在科幻与心理的交织中探索未知的奥秘吧!

微信图片_20241220144011.jpg